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停地改进革新。南京工业大学(南工大)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尤其引人关注。该校化工学院教授金万勤及其团队日前公布了他们在气体净化膜材料方面的重大进展,这一成果不仅在实验室阶段取得成功,更成功地迈出了从书架走向货架的关键一步。
金万勤教授介绍,他们的气体净化膜材料项目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实现了实验室阶段5厘米样品到市场化应用80厘米产品的飞跃。这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膜材料,凭借其优越的气体分离性能,已在200余套工程应用中表现出色,累计处理工业气体超过3000亿立方米,创造了超过10亿元的经济价值。
南工大的这一成功案例,是其创建“研究所+专业孵化器”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的体现。南工大校长蒋军成指出,该校通过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进行先确权后转化,充分激励了科研人员以职务科技成果入股或创办公司,逐步推动了技术的市场化。
在膜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南工大不仅限于气体净化膜,还积极探索陶瓷膜、分子筛膜以及水处理膜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不仅服务于化工行业,还大范围的应用于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不可小觑的市场潜力。南工大副校长顾学红表示,膜科技团队在杰出院士的带领下,正不断推动膜科学研究的深入,开辟行业新天地。
展望未来,南工大明确了高端化学品和生命健康领域的重点发展趋势,计划在膜材料产业全链条上做全面布局。这一战略不仅考虑到当前市场需求,还关注零碳能源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挑战。在生物医用膜、电池材料等新兴领域,南工大希望可以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展。
为了逐步提升当地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南工大拟定了“创新链聚能、产业链赋能”等五大计划,具体进行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布局与实施。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效率,也为江苏省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南工大的成功案例为科研人员、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彰显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期待能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将是各界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