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地址: 济南高新区孙村镇大正路与世纪大道交叉口东50米
瑞联新材5月10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4月30日接受9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基金公司。
2022年4月,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和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多家机构与董事长刘晓春先生、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王银彬先生进行了交流,内容以相关财务指标、行业信息、公司业务情况及未来规划为主。具体回复情况如下:
答:液晶板块是公司的基本盘,公司的客户在行业内基本上全覆盖了,主要是争取更多的产品品种类型和市场占有率。OLED是公司长期看好的板块,要配合客户做好新品开发,做好工艺优化,积极开发国内客户。医药同样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目前的产品主要是中间体,会加快GMP工厂的建设,希望原料药有更好的表现。还有就是新能源板块,如果这个业务未来的收益能达到预期也会考虑扩大产能。
答:液晶面板的价格去年3季度前一直在上涨处于高位,虽然3季度开始降价,对于面板厂来说毛利是会降低,但毛利和我们相比仍然不低,而且公司单体液晶的毛利已经很低了,所以面板降价基本不可能影响我们。OLED的价格还是可能会调整的,终端产品的销量增加提高了对OLED材料的需求,公司单批次订单的销量增加会降低一些成本,还有工艺优化,生产OLED的溶剂用量很大,能够最终靠溶剂套用、母液回收减少相关成本。所以OLED降价的前提是毛利率上升。
答:液晶板块受益于显示行业下游高景气度和疫情导致的“居家办公”模式带动了公司显示材料业务的增长。大尺寸面板带来的材料耗用增加、通过公司积极的营销拓展对国内外客户市场占有率的增加、产品品种的丰富都是有利因素。OLED板块主要受益于OLED面板在不同终端领域应用增加,随着OLED良品率和常规使用的寿命的优化,推动OLED电视出货量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发光层材料的收入逐步提升,蓝光氘代材料增长迅速,收入贡献大。百公斤级产品订单增加,小批量多批次的情况有所改善。
答: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公司对下游客户基本实现全覆盖,也与客户长期维持了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当前行业布局已经很成熟,也存在技术壁垒,其他厂商进入存在一定难度。
答:我们测算过是没问题的,今年下半年还会有车间投产,明年所有募投车间都会建成。而且氘代材料产线公斤,目前是没有满产的。
答:会超过液晶的,液晶的毛利基本趋于稳定了,OLED的毛利还在一直增长。公司还有很多产品订单属于多批次小批量的,随着百公斤以上的订单增多,毛利率会相对上涨。随着产品品种类型逐渐稳定,公司也开始做工艺优化,OLED材料用到溶剂的量比较大,我们会进行溶剂套用、母液回收,毛利率也会有所增加。
答:我们给飞凯材料300398)下面的江苏和成供应单晶,OLED方面没有合作。目前OLED的国内客户主要是吉林奥莱德和烟台显华,同时也在积极和其他国内厂商接触。
答:公司OLED的客户主要以国外的为主,国内客户的占比很小,因为基数小,增速就显得比较快。
答:公司会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安排产能,并不是说增加多少产能就一定会有对应的产出,同时每个公司的产品类型和定位也是不一样的,客户黏度也不一样。
答:从市场端了解到的信息是OLED材料的需求是比较大的,一方面OLED大屏电视销量比较好,三星也有计划向LG Display采购OLED屏幕,另一方面折叠屏手机销量也比较火爆,这些都推动了对OLED面板的需求。
问:OLED百公斤级订单增加会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这是不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经的过程?
答:是的。OLED行业之前更新迭代比较快,客户下订单也比较小,产品品种类型也不稳定,所以公司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是比较高的,随着OLED终端产品的销量增加,单次订单的销量逐渐增大,对公司毛利影响是比较大的。
答:Mini-LED技术是对发光源进行改变,还是使用液晶的,相当于延长了液晶行业的寿命,QD-LED也是在性能上做提高,对公司没有过大影响。随技术成熟、良品率提高,如果OLED成本、价格下降,在大尺寸面板上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加是个大趋势。
答:企业主要做升华前材料,升华后技术也有,不过是为了评价我们的升华前材料是不是符合客户的要求,升华后材料还涉及到专利问题,公司也不愿意和下游客户竞争市场,公司不会往下做。
答:2021年发光层的收入占比超70%,通用层不到30%。未来发光层会慢慢的多的,假设公司未来产品结构不发生明显的变化,仅氘代材料的增加就会拉高发光层收入的占比。
答:2022年公司液晶板块预计会有增长,但不如2021年那么多。公司对OLED持续看好,应该会有较高的增长。一方面OLED在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等小尺寸屏幕上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折叠屏手机;另一方面是OLED电视的出货量增速比较高,2021年销售740万台,2022年将超过1100万台,而这一个数字在电视行业中的占比只有4%,未来的增长空间依旧很大的。。
答:从目前的数据看都有,一方面是由于不同位置的显示面板功能和要求不一样,另一方面是因为汽车档次的原因会采购不同的面板。
答:我们做显示材料已经很多年了,不单单是某一个产品做的很好就行,更重要的是公司整体的质量管控体系,要可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快速的研发和生产,而且因为规模化效应价格也能做到比较低。此外,客户对我们的审计不仅仅是混晶厂的审计,面板厂也会对我们审计,我们的质量管控和生产是经得起检验的。
答:公司的业务都是基于小分子有机化学合成,也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液晶、OLED、医药中间体都是有机化学合成产品。我们的模式是从客户的研发开始跟,从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直到上市。我们和日本客户的合作历史非常悠久,客户对公司也是比较认可的,基于日本良好的商社文化,对公司在日本打开医药市场也有助力。
答:公司目前做的是医药中间体,未来我们的方向是生产原料药,我们目前在建设GMP工厂,今年下半年开始做几个验证批次的生产,目的是拿到药品生产许可证,之后开始申请GMP认证,也会申请FDA的认证。
答:目前有专门负责的市场团队、研发团队,但是并没有独立出来,未来这个板块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独立的,公司也会招聘一个医药行业的领军人物全权负责医药业务的发展。
答:主力产品的销售一切正常。与PA0045配套的中间体目前已经通过验证,下半年会开始放量。终端药是治疗子宫肌瘤中间体,欧洲那边的上市申请预计下半年就通过了,能开始量产备货。
答:做医药本身就是需要有耐心的,尤其是我们仍旧是以创新药为主,医药的管线条,但是这些管线的产品的量都很小,要形成千万级的产品甚至是支柱产品,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所以医药中间体的增速比较慢。但把医药作为重点发展板块的战略是不会改变。
答:这个原料药的车间投资比较大,要求比较严格,目前客户并没有相关的诉求,也不符合公司发展要求。
答:有老客户也有新客户,公司会继续拓展客户,管线也会继续增长。目前公司只做中间体,一些客户接触了之后希望我们能做到原料药,相信我们的GMP工厂投产后会更有竞争力。
答:已形成较大的销售的还是我们在年报中提到的膜材料中间体和光刻胶单体等。
答:膜材料里面的一些添加剂、引发剂都涉及有机合成,这是我们擅长的,但是最终成膜就涉及高分子材料了,我们也招聘了一些研究高分子的人才,这部分的研发我们已做了两年多了,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答:公司的技术都是基于小分子有机合成领域,新能源项目本质上也是化学合成,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匹配,结合自己优势,公司也想抓住新能源市场红利,工艺优化和中试放大都是我们擅长的,在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上还是有信心的。
答:公告的建设期是9个月,计划3季度投产。疫情确实对进度有所影响,我们也和实施工程单位沟通加派人员赶工。
答:市场确实有很多的公司在电解液添加剂这方面新建了产线,但能不能贡献那么多产能,多久能实现现在还不知道。成本其实差别不是特别大,公司的核心优势是品质控制,从生产的全部过程品控到后期检验测试手段,我们都是比较有信心的,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答:公司的生产车间在陕西渭南,工人吃住都在工厂内,对生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答:一些产量大的产品有专线,这些专线设备只能用于生产目标产品。别的产品会根据相同的反应类型共用一些特定功能的反应釜。
答:现金中大部分都是募集资金,会按照对应的募投项目使用,其他的资金用于日常经营。
近期人民币的波动确实对公司带来一些正向影响,但公司仍将以主业为主,深耕产品的质量,增加营业收入,继续优化工艺,降低一些成本。
答:主要都是募投项目,西安这边是科研检测大楼,大概年底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渭南的主要是原料药车间,预计一期6月底可以完工。蒲城的是液晶和OLED项目,预计今年还会有一个车间投产。此外新能源项目预计年中完工。
答:存货中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已经发货但没确认收入的发出商品。其中半成品及库存商品接近7成,相对于公司每月1个多亿的收入,这个数据并不是很高。
答:公司在去年9月底已经开展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今年也开展了回购公司股份的计划,未来也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专用有机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的产品包括显示材料、医药产品、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公司先进多样的检测的新方法提高了杂质检出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强大的杂质控制和质量检验能力保证了产品的纯度和质量稳定性,公司基本的产品的技术指标水平远超国家标准,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